网友<小n>的回复:
第一章 绪论
第一节 研究动机
在中国的民间传说,古典小说及戏曲中,「妖精」占有其一席之地,许许多
多关於妖精的传说,反映出人们对自然万物间的感应与解释,对万物存有一份相
敬相畏之心.叶庆炳在《谈小说妖》的序言中说:
「这许多以妖精为题材的古典小说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环,也象徵
著包含万有的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色.」1
对人们来说,对於妖精的态度,可谓避之唯恐不及.因为「妖」总是居心叵
测,不怀好意地进入「人」的世界,其目的大多是想要掠取人们的生命,精力.
更可怕的是,在人们的想像中,「妖」具备人类没有的特异能力,它可以任意摆
弄人类的心智及行为,藉以达成它的目的.因而人们一听闻「妖」,必是战栗不
已,敬而远之.然而,我们也可从古典文学中发现一些不同面目的妖,它们的出
现,并非是要来索人性命精力的,较常见者如为思凡而来,为报恩而来.这些异
类不再是以利己害人为首要目的.在众多的妖精之中,被镇压在雷峰塔下的白蛇
可算是著名的妖精之一,在后世的民间故事中,它可说是「报恩的妖」一类的代
表人物.
蛇精变人的故事,在民间盛传的有「蛇郎君」,蛇郎君表现的是「一个美好
而高贵的艺术形象」,此形象与「中国南方诸民族尊崇龙蛇的古老信仰有关.」
2蛇郎故事也显示了蛇是一种原始的男性意象.3
1 叶庆炳:《谈小说妖》(台北:洪范,1980.2二版),页3.
2 刘守华:〈蛇郎故事比较研究〉,《民间文学论坛》1987:2=25,页62.
3 同上,页66:蛇的形体曲折蜿蜒,行动迅捷,既随处可见,又善於隐形遁迹.不但可用自己
的毒牙致人於死地,还可脱皮而逝.因此处於原始文化背景上的人们,便对蛇形成了一种神秘
莫测,既亲切又畏惧的心理.特别是这时人们又怀有崇拜生殖机能的心理,通过联想,把蛇的
形体和男性生殖器官联系起来,於是蛇就作为男性始祖的神秘象徵了.成了民族信仰和民间文
学园地的常客了.佛洛伊德在《梦的解释》中一书中指出,「许多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中代表性
器的动物在梦中亦有同样的意思…男性器官最重要的象徵即是蛇.」中国也有「蛇入怀中生贵
2
在笔记小说中,蛇精化人的故事始於刘义庆《幽明录》中的〈薛重〉,这是
一个蛇化为男子淫人妻并妄讼人的故事,到了《集异记》中朱觐射蛇得妻的故事
里,蛇一样是变成少年郎,迷惑邓家小姐.4这两个故事都是蛇化为男子惑人妇
女的故事,但朱觐所射的蛇其外形与颜色为:「雪色长丈余」,朱觐当夜「至二
更见一人著白衣,衣甚鲜洁.」这都说明了这惑人的蛇应该是条「白蛇」.所以
到了朱觐故事时,已经有了「白蛇」化为人的情节.
因为蛇最初作为男性的象徵,在蛇的故事中,蛇多化为男子,如上述数例.
在唐朝,除了朱觐故事中的白蛇化少年外,也开始有白蛇化为美女之情节,如李
黄故事中的袁小姐,实是居於废园一条大白蛇所化,此白蛇化为美女与凡人发生
性关系,最后凡人却离奇死亡.极相似的故事还有〈李琯〉一篇,皆有「白蛇化
为美女惑人」的情节,故这两篇故事也被潘江东推为雷峰塔白蛇故事的基型.5
不管白蛇化为男子或女子,在此时似乎都被视为欲的代表.这个「白蛇」化
为美女的情节特别受到文人小说家,民间说唱者,戏曲创作者的钟情.故事便在
「白蛇化为美女与凡人发生性关系」此一情节上继续发展,渐渐地,白蛇与地方
传说结合,与西湖的关系愈趋紧密,甚至一度变成了「西湖之主」;而那个原本
贪色该死的凡人—许宣(许仙),不但免了一死,最终还「坐化而去」,受高僧
度化登仙.
由唐传奇演变至雷峰塔白蛇故事,其中增加了两个重要的情节:蛇的有意逾
位与雷峰塔的镇压.白蛇化身成的美女欲与凡人许宣「结百年姻眷」才触犯大忌,
被高僧佛使收服,镇压於西湖雷峰塔下.至此故事的大略情节已经具备:白蛇化
女子→与许宣在西湖偶遇,成亲→夫妻屡次分离→许宣识破其本相→高僧法海收
妖,镇压於雷峰塔下,许宣出家,得道.
之后的故事情节越趋细密,但总是在以上的基本情节上再发展.在冯梦龙的
网友<大牛哥>的回复:
最早在《西湖三塔记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:宋孝宗淳熙年间,临安府涌金门有一人,是岳相公麾下统制官,姓奚,人皆呼为奚统制。
有一子奚宣赞,其父统制弃世之后,嫡亲有四口:只有宣赞母亲,及宣赞之妻,又有一个叔叔,出家在龙虎山学道。这奚宣赞年方二十余岁,一生不好酒色,奚宣赞在西湖边救了一个迷路的女子白卯奴,后来送她还家,被卯奴之母白衣娘子留住半月有馀。奚宣赞想回家,白衣娘子就要杀他取其心肝。幸得卯奴救他脱险。
最后宣赞的叔父奚真人作法命神将捉住三个怪物,白衣娘子是白蛇,卯奴是乌鸡,老婆婆是獭。真人把三个怪物压在湖中,造了三个塔镇住。
现在我们还能在西湖景区看到三潭印月的景象,据说就是这三个妖怪形成的。其实这里的奚宣赞就是后来白蛇传中的许宣(又名许仙),那白素贞会是谁呢?
肯定有人会说是白衣娘子,因为在白蛇传也就只有白娘子这个称号,白素贞是近代的戏剧创作时新起的名字。白衣娘子又是白蛇,这肯定符合白素贞的身份了。但有一点,这里面的白衣娘子是要杀许仙,并要吃他的心肝,是白卯奴把许仙救了出来。如果从白素贞报恩这一情节来看,白卯奴才符合这个身份,而且三个妖怪中也只有她有名有姓。如果照此推论,白蛇传肯定是把白衣娘子和白卯奴两者合一了,就是让白卯奴成为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。
那白素贞生下儿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我们再来看下面这段描述:传说南宋绍兴年间,杭州有药店之主管许宣(或名许仙)在西湖与美丽女子白娘子及其侍女青青(也称小青、青鱼、青蛇)邂逅相遇,同舟避雨,遂结为夫妻。婚后,白娘子屡现怪异,许不能堪。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,令罩其妻。白、青被子罩后,显露原形,乃千年成道白蛇、青鱼。法海遂携钵盂,置雷寺峰前,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,名曰雷峰,永镇白、青于塔中。
这些记述都与神话有关,不太符合历史。那有没有更贴切一点的说法呢?在《我的前妻白素贞》一书中,又有这样一段描述:南宋淳熙年间,有一位名叫奚宣赞的青年男子,认识了一名叫白卯奴的年轻女子。两人互相爱慕,成为情侣。而奚宣赞的父亲是岳飞手下的一名统治官。因嫌弃白卯奴身份低微,不同意二人结合,予以强行拆散。但奚宣赞仍然对白卯奴念念不忘,定要去寻找白卯奴。其父为了阻止他,声称白卯奴是白蛇幻化成人形,并请当地有名的和尚前来“捉妖”、“收妖”……
那么我们可以结论出许仙也就是历史上的奚宣赞,白素贞也就是历史中的白卯奴,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淳熙年间,至于小青还有法海与他们的关系,不再赘述了。
网友的回复:
白蛇传的演变其实主要是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,其起源说法众多,莫衷一是,我是比较支持黑山的白蛇闹许仙的,要是没有它,在宋朝也不会高宗喜阅话本,并爱听白蛇传的说法了,在这个版本在南方的流传应该是始于此,直到了明代才有了白蛇传的开山文献,即冯梦龙的《警世通言》之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,起初的故事情节只写到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,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是与现在不同,许仙(即许宣)是个薄情寡义的人,这是按现在的看法,不过,我倒不这么认为,因为许仙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,他不可能做出超越时代的选择,我们在指责的同时也应给以同情。至于后来出现的话本,弹词,戏剧,评书等 ,变化主要是在情节和人物形象上,人物形象方面:白蛇的妖性渐失,更多的是人性,许仙也不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,他爱妻爱家爱子,敢于追求婚姻自由,法海的反而色彩更加浓重,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位,新白娘子传奇中给出了一种解释,即其与白娘子的宿怨,其间种种也未可知;而在故事情节方面:后来有了斗法,白蛇产子及祭塔,飞升,版本众多,没有定论,这也符合民间传说的特点,有关其文献可追溯到清代梨园黄图珌的《雷峰塔》看山阁本,及其旧抄本(无考),到乾隆年间,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《雷峰塔传奇》与现在流传的大抵无异,后来在嘉靖十一年,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《雷峰塔奇传》,故事情节更加丰富,人物形象也更丰满,基本是今天我们听到的版本。这里只是我的一点拙见,要具体了解白蛇传的起源、成型、流变,以及人物形象的变化,可在百家讲坛中听浙大副教段怀清的四大传奇之白蛇传。